科学家发现巨型古蝾螈

2024-07-08

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
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
语音播报

科学家描述了一种生活在今天纳米比亚地区二叠纪早期(约2.8亿年前)的巨大蝾螈类动物,并将其命名为Gaiasia jennyae。据估计,这种捕食者头骨长约60厘米,可能是这类动物中体形最大的。这些发现填补了化石记录的空白,表明早期四足动物比此前认为的分布更广泛。相关研究7月3日发表于《自然》。

关于四足动物早期演化的大多数见解,都来自在如今欧洲和北美洲大片产煤的古代赤道湿地发现的化石。但新蝾螈类物种Gaiasia发现于纳米比亚西北部,来自更遥远的南方,它们生活在约南纬55度的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南部。

这一分类基于至少4个不完整个体的化石,包括头骨碎片和一个不完整的脊椎骨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自然科学系的Claudia Marsicano和同事估计头骨基部长约60厘米,这比它们的欧洲和北美近亲要大得多。头骨和下颌结构表明,Gaiasia咬力很强,能够捕捉大猎物。“证据表明,Gaiasia的全身长度超过2.5米。”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hristian Sidor在同期发表的新闻观点文章中写道。

研究者认为,Gaiasia这种古代生物和已灭绝的两栖样动物圆螈类有亲缘关系,后者具备一些更早时期的特征,被认为在石炭纪晚期(约3.07亿年前)被更现代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取代。

相关论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24-07572-0

科学家描述了一种生活在今天纳米比亚地区二叠纪早期(约2.8亿年前)的巨大蝾螈类动物,并将其命名为Gaiasia jennyae。据估计,这种捕食者头骨长约60厘米,可能是这类动物中体形最大的。这些发现填补了化石记录的空白,表明早期四足动物比此前认为的分布更广泛。相关研究7月3日发表于《自然》。关于四足动物早期演化的大多数见解,都来自在如今欧洲和北美洲大片产煤的古代赤道湿地发现的化石。但新蝾螈类物种Gaiasia发现于纳米比亚西北部,来自更遥远的南方,它们生活在约南纬55度的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南部。这一分类基于至少4个不完整个体的化石,包括头骨碎片和一个不完整的脊椎骨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自然科学系的Claudia Marsicano和同事估计头骨基部长约60厘米,这比它们的欧洲和北美近亲要大得多。头骨和下颌结构表明,Gaiasia咬力很强,能够捕捉大猎物。“证据表明,Gaiasia的全身长度超过2.5米。”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hristian Sidor在同期发表的新闻观点文章中写道。研究者认为,Gaiasia这种古代生物和已灭绝的两栖样动物圆螈类有亲缘关系,后者具备一些更早时期的特征,被认为在石炭纪晚期(约3.07亿年前)被更现代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取代。相关论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24-07572-0

更多分享

打印

责任编辑:梁春雨

上一篇:科学家成功解码“材料基因组”

下一篇:柔软弹性电极可用电信号模拟触觉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